学校主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科技服务

科技快讯

陇南日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蒲向明)

时间:2022-01-05 17:23:31   浏览量: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蒲向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突出优势,又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固根砥,因此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时代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对于高校的人文社科教育工作者来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这一重要精神的内涵就是,从时间的纵向维度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发展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突出优势,同时从横向维度放眼整个世界文化,它又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固根砥,因此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在新时代担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对于高校的人文社科教育工作者来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自觉担负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等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发扬到了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时代,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储备人才治国理政、开展新时期道德建设进入新里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引导大学生要传承和弘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明末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在指明保有天下、民族兴亡,任何人都有责任。梁启超直接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强调读书人要心系国家,心系国民,特别是当下适逢中华民族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定要心存家国情怀。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来说,要传承和弘扬爱国精神、具备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新时代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积极进取、不负时代,就如《尚书•泰誓中》所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谓天意,也要看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积极进取是广有作为之途,也是顺应天道之变,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大学生就要不负韶华,进取而为,守正创新,建功立业。“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大学生的德行修养,只有体现了进取精神,才能显示出光芒来。

   第三,要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孟子在继承前贤诸说的基础上,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的主张,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要引导大学生把自勤自理的“小我”,升华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有胸怀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大我”,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抓住世界日益关注中国发展、希望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性机遇,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国语》有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涵养至诚本性,当然不能整齐划一。孔子所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指明,孤立特行、走向极端都是对“君子”本意的遮蔽。

   周恩来有句名言:“坐着谈,何如起来行!”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知行合一的践履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牢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它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倡导务实笃行,就是中华民族鲜明性格和经世致用文化传统的显著标识。王阳明《传习录》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此可知,做好传承和弘扬的具体表现更看重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具体结合孔子自己的体会来看:“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从“听言信行”到“听言观行”,一字之差,其意却相隔甚远,因此孔子更重视言行一致,“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可见,是否具备好的行动力,成为儒家从古至今判断是否属于“君子”的一个重要标准。

   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使之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最坚实的文化语境与语言基础。我们要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不遗余力地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担当时代重任,凝心铸魂,培养出信仰坚定、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原载《陇南日报》2022年1月5日第四版副刊“论苑”

相关链接:http://szb.gansudaily.com.cn/lnrb/202201/05/c291795.html

版权所有@  陇南师范学院科研外事处    电话:0939-3203510    传真:0939-3202016   

陇ICP备16000659   
甘公网安备 62122102000303号
Baidu
map